第三十三章 屯田_大魏风华
百万小说网 > 大魏风华 > 第三十三章 屯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三章 屯田

  马车在偏僻的巷子停下,穿着莫莫新织出来的青衫,走下马车顾怀朝着掀起车帘的李明珠挥手道别。

  从酒楼回来的这一路上,倒没有听见李明珠抱怨什么,明明是之前打点好的事情,临到头了当官的却要出尔反尔,换了谁都会有些怨气。

  但不知道李明珠是确实调整得太快,还是不愿意在顾怀面前谈论这些,这一路偶尔响起的闲谈还是和之前一样平淡。

  既然她这番做态,顾怀自然不想也不会对这番事情有任何评价,事实上如果不是李明珠几天前就在说这件事情,不好临时推辞,他实在是连酒楼都不想去。

  想到这里顾怀的神色略有些古怪,他实在是想不明白李明珠现在打算做什么...原本那种大家互不干扰独立自主的生活就挺好的,他得以在苏州城里平静度日,李明珠可以不用考虑嫁人问题--但自从被绑上了山,回来之后这段原本就古怪的夫妻关系便变得更古怪了起来。

  “相公之后还有事?”

  “没什么事,离散学还早,倒是可以回一趟书院。”

  “相公辛苦。”

  “谈不上什么辛苦,只是去给他们布置些作业...”说到这里的时候,顾怀的视线朝着小巷尽头一瞥,顿了顿,“现在看来倒是应该有事了。”

  李明珠也往那边看了一眼,负手而立的杨溥静静地等待着。

  “是相公的友人?”

  “是最近才来书院的那位老先生。”

  “这样啊,”掀起车帘的李明珠点点头,“那就不打扰相公会友了,这里离家近,散了学也是可以邀回家坐坐的。”

  顾怀点头应了声好,马车的车帘也就重新放下,缓缓驶离,顾怀揉了揉还在发疼的左肩,转身走向巷子深处。

  杨溥来堵巷子口...肯定没什么好事。

  杨溥这个人,其实相处这么段时间下来,多少也是摸清了些脾气。

  其实论年岁,杨溥实在称不上老头,虽然这是个四五十岁就可以称长者的年代,但杨溥很显然还处在年富力强的阶段。

  零零散散的语句里,虽然没有刻意打听,不过杨溥当年在京城肯定也不是什么简单角色--这一点从他偶尔针对时事的只言片语就能看出来。

  严肃,沉默,偶尔还嘴欠,浑身透着某种暮气,总是一句话就直剖问题的根源,对于前半生所学的知识框架来说是歪门邪说的知识也乐于吸收,那双眼睛里世事总是翻不起一点波澜。

  让人不喜欢,奇怪的是却也讨厌不起来。

  顾怀走到杨溥身边,露出些不怀好意的笑容:“啥事啊,干爹?”

  很显然杨溥已经被他烦得懒得在称呼上追究了,只是瞥了一眼他的手臂:“伤势如何?”

  “伤筋动骨一百天,估计还得休养段时间。”

  “走动无碍?”

  “我现在倒是挺喜欢坐马车的...”

  杨溥点点头:“那就给你一辆马车。”

  顾怀怔了怔:“什么意思?”

  杨溥转身朝着巷外行去,喧嚣的人声和阳光一起扑面而来,河边的翠柳随风轻荡,他沿着河堤慢行,没有回头去看一脸狐疑跟上来的顾怀,只是轻轻开口:

  “苏州城外十二县四城,你可知道如今还剩下几座没有遭叛匪荼毒?”

  想起之前从山上下来时看见的某些景象,顾怀沉默片刻:“不是说三百里内无匪患?”

  “是一百里了,”杨溥面无表情,“叛匪刚攻下鸡西县,和苏州城之间,只隔了一座丘城。”

  “这跟我有什么关系?”

  杨溥没理他:“你应该知道,本朝自开国便是地方府兵屯田制,苏南一地承平百年,并无常设军队--这也就是说现在还能抵挡叛匪的,便是那些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百姓。”

  “让种地的农民去打起义军,这不是缺德么?不过还是那句话...这关我什么事?”

  “府兵一败再败,京城震怒,地方人心惶惶,所以这一次,很多人下了决心,”杨溥顿了顿,“要平叛,府兵战力又堪忧,所以需要整编军队,清理屯田--起码要让某些兼并土地的人把地吐出来,府兵才能安心打仗。”

  不安感越来越强烈,顾怀立马停住脚步:“我突然想起来还没吃饭...告辞!”

  “一年前,何家村。”

  寥寥几个字,让顾怀的身子猛地僵住。

  杨溥转身看着他:“你精于算学,又无军中背景,这次去辅助清理屯田,这件事情,我可以当作不知道。”

  从进入苏州城开始,顾怀的表情就生动了许多,在小侍女面前他嬉笑怒骂,和李明珠出行时他温文尔雅,在书院里学生面前他温和耐心,在杨溥面前...他不要脸地想抱个大腿认个干爹。

  但只有这一刻,面无表情的他才像是之前在山里挣扎苟活的样子。

  他抬头对上了杨溥的双眼。

  ……

  酒楼一番应酬之后,吴哲便回到了苏州富商给他准备好的暂住宅子。

  说是暂住,但前脚刚走,这宅子的地契多半也要跟着他一同回去了,这是官场约定俗成的规矩和风气,官员出京差遣,多半都有这般礼尚往来,算不上什么道德瑕疵,所以他收的也还是心安理得。

  毕竟是手握大权的官员,酒楼的宴席上,并没有人敢过多劝酒,所以吴哲的酒意并不重。

  靠在椅子上休息片刻,等酒气稍微散了些,他便扭头朝着亲信管事确认道:

  “出京时带的那副字帖,还有那方黄泥砚台...不用包得多么豪奢,不起眼一点就好,不然那人不一定会收...”

  这管事跟在吴哲身边已经好些年了,办事向来得力,此时再确认一次,不过也是作为户部官员的谨慎习惯而已。

  要知道在户部做事,最忌讳的就是出错,因为一旦有什么差池,往往就很难翻身了。

  得到管事肯定的答复,吴哲才轻嗯一声,继续闭目养神。

  这次出京,朝贡的事情,是不太能让他费心的,毕竟架子在许多年前就搭好了,一切照做便是。

  做官,尤其是做大魏的官,向来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,所以就算他新官上任,也不打算对着框架进行什么改变...而且他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,头上毕竟有尚书和左右侍郎压着。

  不过这苏州李家,的确是有些手段的,也有魄力,为了今年的朝贡花了大钱,自己之前也想过了,只要看过那李家主事的人,确定是能做事的,让她一试也无妨。

  谁知这女子胃口实在太大,分明是想靠两败俱伤的法子挤掉其余几家独吞这朝贡生意--这对于他有什么好处?何必要和那姓李的女子一起冒险?

  所以收没收钱不重要,那女子能力够不够、眼界广不广也不重要,给她一半份额,自己已经算对得起那些银子了。

  就算到时候真出了什么问题,也不会闹出太大的风波来。

  这事也就这般定下了...不会再有什么变数可言,对于他来说,眼下最紧要的是更进一步。

  怎么进?混迹官场,锦上添花从来都没有雪中送炭有用,这眼下的苏州,就有路子可走。

  他站起身子,看着那些搬出来的礼品,轻轻点了点头。

  一旁的管事看见他的表情,眼尖地将礼单递了过来:“老爷,杨尚书虽然因‘侍诏’一事遭了冷落,被贬江南,但在朝堂之中还是颇有人脉,如今北境又起干戈,朝中也有了让杨尚书复起之声,老爷可是觉得...”

  既然是亲信,这种话自然是说得的,吴哲也没怪他揣摩自己心思,只是轻轻摇头:

  “难说,当初明眼人都看得明白,礼部尚书本是杨溥入阁前暂居之职,实实在在做下去,也花不了多少年,但杨溥是想做事情的,当初那案子,如今看来情况也是颇为复杂...再说就算他真个复起,京中情况大变,最后谁又说得准?我看中的,是他身后那几位。”

  大魏官场,不结党的有几人?如今朝堂上分为两党,杨溥便是其中一党的少壮人物,只要是和他走近一些,就算他不能复起,有那些人脉在,自己的路也会好走不少。

  再加上他遭贬谪,难免心灰意冷,自己虽然品秩不高,但此刻主动拜访投靠

  吴哲收回心思,转身准备去换下官袍:

  “备车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w9.org。百万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w9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